
蛙鞋軟硬材質的差異
蛙鞋是水中移動的利器,而各家在形狀、重量、浮力、硬度差異都很大,一般潛水員都會利用正浮力或負浮力來矯正潛水身體的姿態,比較少人針對材質軟硬的觀點來分享。
單就蛙鞋踢動一次能產生的動力,跟蛙鞋外形及蹼的面積有比較明確的關係,大蹼面可以帶動比較大量的水。而硬跟軟的差別在於推進力到回饋的時間,軟蛙鞋在踢動動作完成後,蹼面第一時間會產生形變,然後潛水者需等待蹼面捲回,因而推動水流產生動力,因此回饋的時會比較慢。
換句話說,軟蛙鞋可以協助潛水員依循踢動、滑行的節奏,是很好平順避免過度踢動造成的耗氣。然而,如果比較硬的蛙鞋,在水中因蹼面不會捲動,視覺上比較俐落沉穩。除了低頻率踢動外,另可以更高頻率快速踢動,雖然高頻的踢動會相對耗氣,但可以有效的轉換成前進動力,以符合部份急切的需求。以下影片,黃色是偏軟的Seac propulsion pro,黑色的是偏硬的Apeks RK4,都是低頻率同樣的踢動,軟蛙鞋即始小動作也會有捲動,硬蛙鞋即使大動作也還迅速的完成動作。
小記
軟蛙鞋反應延遲,硬蛙鞋動作即時
採用 CC BY-NC-ND 4.0 授權,轉載請註明 早安潛水